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风雨轩

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, 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又是一年端午![原创]  

2007-06-14 23:59:44|  分类: 心情随想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海榴花上雨潇潇,自切菖蒲泛浊醪。
 今日独醒无用处,为公痛饮读离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写在端午前夕

    今天晚上收到一位网友精美的卡片说是端午节快乐,才知道又到端午了,内心不免升起一股思乡之情。想起了以前在家里母亲同我们包粽子的情景,想起了屈原,想起了时间不知不觉在指间悄悄溜走,一切都已物事人非,留下的是对记忆的眷恋和清风明月。

  记得以前家乡每至端午,临近长江边总是人头攒动,人声鼎沸。来自本镇的、邻近的沿江两岸(对岸属于蕲州,李时珍的故乡)的村里组织共有十多条船吧。每条船上有十多二十个年青力壮的汉子,大多光着胳膊,众人在一个用铁桶作鼓的号令下,奋勇争先。

  岸边是一身香汗臭汗的男女老少,手里拿着自己包好的粽子边吃边跟着呐喊。桥上的车辆和行人也有驻足不前的,鞭炮声和鼓劲呐喊起哄的声音,犹如潮水一般此起彼伏。泊于岸边的水上人家,用竹篙挑着彩头,在用一种特别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,渲染和炒作着节日的气氛。这种场面一般要从中午吃饭后开始到晚饭前。

  日薄西山时,龙舟或荣耀或沮丧地渐行渐远,一轮如血的日影,在水中被桨声划破。喧嚣尘上的热闹气氛,逐渐被黄昏的沉重所取代。夜晚降临,留下江面上星星点点的渔火,一切都显得如此静谧.....

  不管端午是不是为屈原,但人们肯定是在端午这一天会想起屈原。如果这一天没有屈原,那端午是否能作为我们民族自春节以下的第二大节日,是值得怀疑的。而纪念一个人成为一个民族的传统,尤其是用一种非常热闹的方式,对于逝者,来表达怀念之情,说明了什么?我们是否太习惯于道德评判,还是浩叹于好大一颗文曲星的陨落!每年的这个时候,我在青弋江畔都要驻足不前, 除了看龙舟竞渡,吃粽子,我依然沉醉于《离骚》。沉醉于“壮士一去兮不复返”的洒脱!思绪的那头一边是峨冠博带、形容憔悴的行吟诗人,一边是孔圣人说的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

  而如今呢?我不再享有母亲与我们包粽子的奢侈,母亲已故去,屈原留给人们的也只是历史和记忆,想端起酒杯,是为屈原饮,为母亲饮,还是为自己饮?是怜屈原,是怜母亲,还是怜自己?吾不得而知也。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,酒,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想象,带来许多的惬意,带来许多愁绪,引发许多的思念......

  时光飞逝,那些熟悉的人,过往的事,伤逝的爱,迷离的情渐渐被流水般的时间冲刷,浸湿,又在命运之河慢慢沉淀,最终石沉大海,失去踪影。生命的喧嚣在时光的恒静里被剥离,被肢解,剪成一圈圈静止的涟漪,又仿佛被注入毕加索的抽象,象中世纪欧洲残存至今的幢幢古堡,神秘而又恐怖,壮观而又荒谬,阴森而又令人神往。

  屈原也罢,母亲也罢,捧一杯酒洒向汨罗江,让晚风晓月与之共醉,我独迎风自吟:

            风雨端阳生晦冥,

            汨罗无处吊英灵。

            海榴花发应相笑,

            无酒渊明亦独醒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......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49)| 评论(3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